在宝宝在孩子0-6岁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对于他们心理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也就是“敏感期”。在这个时期内,家长们的合理引导对于帮助宝宝顺利度过敏感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7月17日,亲子导师朱迪做客《王牌讲堂》,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如何陪伴孩子走过‘敏感期’”的讲座。在讲座中,朱迪老师和大家一起探讨了0-6岁宝宝会出现的9大敏感期,以及宝宝在每个时期的表现和特点。
今天,我们就把与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息息相关的“秩序敏感期”的内容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培养快乐而有安全感的宝宝。
秩序敏感期一般出现在0-4岁。这个时期,如果大人不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给孩子去探索,孩子就没有办法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孩子的内在也是没有感全感的。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蒙台梭利也认为,孩子需要一个稳定有序的环境来帮助自己认识事物,并在稳定的环境中建立内在的关系感,在此基础上建构自己的智力。如果熟悉的环境遭到破坏甚至消失,孩子很容易感到不适应和害怕,甚至哭闹和大发脾气。
在秩序敏感期内,家长们可能观察到宝宝有以下的表现:
1. 对顺序和事物所有权表现出特别的执着
秩序的敏感期内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对于做事情的顺序、对于一些事物的拥有权、所有权和生活习惯上的要求特别执着。比如,对于小宝宝来说,“认生”就是宝宝用哭声来表达对外在秩序变化感到害怕和不适的一种表现。这时,家长可以多带宝宝出门、参加集体活动,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和陌生人多接触,帮助宝宝度过认生的阶段。
2. 维护秩序,给物品分配主人
在秩序的敏感期,家长们还可能观察到这些很有趣却令人头疼的现象:孩子不允许家里人乱穿家里的拖鞋;孩子自己也要按顺序来穿衣服,顺序错了就要从头再来等等。这是因为宝宝需要一个稳定的秩序来建构自己的世界,所以当秩序被破坏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抗议,为了维护秩序,孩子会给物品分配主人,比如认定某个东西是谁的就必须是谁的,别人不能乱用或者乱动。对于这些正在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宝宝来讲,家长不要强行破坏他的秩序。家长应充分理解孩子的行为,并给予孩子维持秩序的自由。
3. 注重承诺
秩序敏感期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孩子非常在意家长承诺过的事情。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除了会对自己有要求之外,对大人答应自己的事情也是非常重视的。虽然大人可能只是随口一说,但是对于正在建构内在秩序的孩子来说,他们会在心里认为大人的承诺是强制性的约定。这是因为孩子正在建构坚实的内在秩序,而这种秩序需要周围的人的共同维护。如果家长总是做不到自己承诺孩子的事情,孩子就会对家长的承诺产生怀疑,对家长的信任感渐渐淡化。这可能导致孩子对周围所有人的承诺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因此,建议家长们不要轻易去做出承诺,一旦做出承诺,就要言出必行。如果在偶然情况下实在无法达成诺言,一定要跟孩子解释清楚原因,尽可能地取得孩子的理解和原谅。
4. 重复、执拗地做某一件事
秩序敏感期的第四个表现,就是孩子会重复做某一件事。这件事必须要符合他们自己内心的感觉,做不好的时候,孩子会不断要求重来。
在讲座中,朱迪老师还提到,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因为秩序被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
第二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
第三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顺序不对的事情要重新来过。
朱迪老师指出:孩子在进入秩序敏感期后会异常敏感,即使父母再三解释,宝宝也很难站在成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只会关注事情是否符合自己的秩序,不符合就哭闹,颇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让大人很是头疼。虽然宝宝的秩序敏感期非常考验家长们的耐心,我们还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破坏孩子的“秩序”。同时,要尽可能尊重孩子的内在需求,给宝宝一个有序的环境,陪伴孩子更加平和、顺利地度过敏感期。